
“再生稻真是咱农民的‘福气稻’!”10月21日,中方县铜湾镇堆子村的200多亩再生稻田里,稻浪翻滚,机声隆隆,70岁的种粮大户刘运钦驾驶着收割机穿梭其间,金黄的稻穗源源不断涌入粮箱。当农业专家宣布测产结果——“头季+再生季周年平均亩产1227.1公斤”时,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
当天,由省农业农村厅、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在怀化市、中方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对中方县“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绿色优质科技创新工程核心示范基地进行测产。在堆子村试验田,专家随机选取三块代表性田块机收测产,再生季平均亩产达411.1公斤,加上头季稻816公斤的亩产,两季周年亩产突破1200公斤,超额完成项目预期目标。
“这再生稻可是个‘宝’!”谈及种植心得,刘运钦打开了话匣子。作为村里最早尝试再生稻的农户,在上级部门的积极支持下,他已连续5年采用“一季超级稻+再生稻”模式,200多亩稻田全部实现“一种两收”,一亩地顶过去近一亩半的收成。“省去了再生季育秧、插秧环节,光人工和种子成本每亩就省近百元,200多亩一年能省近万元。”刘运钦给记者算了笔经济账,再生稻生长周期短、管理简便,还能充分利用光热水资源,今年两季下来,每亩纯收入比单种一季中稻增加700元以上,“相当于多赚了四成多!”
让人意外的是,这位干劲十足的老稻农,本可安享晚年。他的两个儿子早已成家立业,多次劝他“退休”享清福:“爸,您别累着,我们养得起您和妈!”可刘运钦却“不听劝”,去年还自掏8万元买了台新收割机,“以前秋收要请人,花钱又费心,现在我一个人几天就能收完200亩的稻子,没事,我还能干得动!”
“只要身体还能动,就想把田管好。”刘运钦抚摸着饱满的稻穗,眼神坚定,“每年能产两百吨粮食,也算是给国家的粮食安全出份力。”在他看来,如今党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好,种粮有补贴、技术有指导,更得把田种好,不辜负这片沃土。
刘运钦的“丰收乐”,是中方县大力推广再生稻种植的生动缩影。作为山区农业县,中方县立足“一季中稻有余,两季不足”的气候条件,实现光热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适宜区域全面推广再生稻模式,助力粮食单产提升。2025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再生稻、中稻优质品种覆盖率超85%,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将再创新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交出“中方答卷”。(全媒体记者 易达 通讯员 张玲艳)
责编:杨丽群
一审:杨丽群
二审:谭莹莹
三审:陈攀
来源:怀化日报

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时政微观察丨为亚太和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深刻揭示新时代发展规律——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新时代经济工作述评之二
全球妇女峰会主席声明(全文)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领航强军,从胜利走向胜利——习近平主席检阅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受阅部队侧记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汇聚信心和力量
时政微视频丨习近平心中的“上合家园”
金色相框|习近平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